三月中國「瘋兩會」 會頒布對台新政策?

BEIJING, CHINA - MAY 28: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center, and premier Li Keqiang, center right,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government applaud during the closing session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which included a vote on a new draft security bill for Hong Kong,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on May 28, 2020 in Beijing, China.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assed the draft by a vote of 2,878 votes to one during the session. The draft law, which has drawn international concern, is set to address issues such as secession, subversion, terrorism, and foreign interference, comes after a year of anti-government protests in the semi-autonomous region. China held its annual parliamentary gathering, known as 'The Two Sessions',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from May 21-28th after being postponed at the height of the coronavirus outbreak in China earlier this year. (Photo by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台灣「三月瘋媽祖」、在中國三月是瘋兩會。過去中國全國兩會決議都屬於國內事務,針對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進行宣讀,或有關預算以及修改相關法令。但是在2018年兩會修憲廢國家主席任期限制、2019年兩會對台工作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以及2020年拋出的《港版國安法》之後,才引起各界對中國三月兩會的重視。

繼續閱讀「三月中國「瘋兩會」 會頒布對台新政策?」

軍事政變會讓緬甸回到過去?

Myanmar military commander-in-chief Senior General Min Aung Hlaing gestures as he arrives to attend the second day of 'Sin Phyu Shin' joint military exercises, Saturday, Feb. 3, 2018, in Ayeyarwaddy delta region, Myanmar. The two-day military exercise is the biggest since 1997, involving several different armed forces. (Lynn Bo Bo/Pool Photo via AP)
圖片來源: AP

2月1日到緬甸國防軍(Tatmadaw)宣布緊急戒嚴,總司令敏昂來(Min Aung Hlaing)被賦予軍政府總指揮,首都納比多、仰光、曼德勒等大城市,突然切斷對外通訊與網路後,全世界才突然警覺到緬甸發生軍事政變。

軍方選在聯邦議會開議前發動政變是在回應2020年11月8日大選的結果,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LD)大敗軍方所支持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鞏發黨USDP),鞏發黨批執政黨在選舉作票的最糟糕政治抉擇。

繼續閱讀「軍事政變會讓緬甸回到過去?」

東協次區域整合的發展與台灣新南向戰略的機遇: 以「柬寮緬越泰論壇」 (CLMVT Forum) 為例

陳佩修

東協自2015年12月31日完成「東協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AEC) 的法制化並自2016年1月1日生效,開啓「東協共同體時代」的序幕以來,以「縮短發展差距」(Narrowing Development Gap, NDG) 為主要手段與核心目標,開展建構「單一市場與單一生產基地」的經濟整合,其發展路向與前景,舉世矚目,也牽動台灣的南向佈局。

繼續閱讀「東協次區域整合的發展與台灣新南向戰略的機遇: 以「柬寮緬越泰論壇」 (CLMVT Forum) 為例」

從臺灣看中國大陸政經發展下的香港

曾建元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副教授

中國共產黨第19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10月下旬完成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其後將依此起草相關文件,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明年春天表決通過後,成為政府政策。《十四五規劃》是在中美關係結構性調整的大環境下出臺的,而將指導著未來2021至2025年五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發展方向。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第二個國家主席任期在2022年結束,無論他屆時是否連任,《十四五規劃》都將刻畫著習近平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意志。他在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便稱,十四五時期是該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可謂躊躇滿志。明年正逢中共建黨一百年,《十四五規劃》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意義以及對其與世界的影響,乃不言而喻。

繼續閱讀「從臺灣看中國大陸政經發展下的香港」

改革開放、藏富於民?掠奪式的中共黨國資本!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陳建甫

美中貿易戰期間,美國國務卿龐皮歐曾痛批中國長年採用「掠奪式經濟」(predatory economy),竊取智慧財產權的嚴重程度是前所未見。在鋼鋁產能過剩下,為了化解內部壓力,中國政府補助國企低價外銷,不僅衝擊市場價格,更達成壟斷全球鋼鋁市場。同時,中國更透過一帶一路基礎建設,輸出勞力、技術、產品等,衝擊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國製造」(MIC)的產品在全球市場到處氾濫,即使美國、日本與歐盟等西方企業也很難與中國企業競爭。在2020年中國簽署RCEP換約儀式後,更表示要考慮要加入CPTPP,近期發布聲明要開放經濟與全球化的舉措,讓人懷疑中國正走向全球化的掠奪式經濟發展途徑。

繼續閱讀「改革開放、藏富於民?掠奪式的中共黨國資本!」

當前中國政經局勢評估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曾偉峯

2020年的中國的政經態勢主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而與2019年有了顯著不同。2019年中國面對的問題主要來自境外,2018年美國對中發動加徵關稅的中美貿易戰在2019年仍然持續延燒,並且雙方數次談判未果,甚至在2019年5月雙方談判破局後,中美大打輿論戰,譴責彼此誠信有問題,並且將過錯推給對方。此外,2019年年中在香港爆發了大規模的抗爭,數以百萬計香港民眾上街,反對香港政府試圖修訂逃犯條例,讓香港行政長官可以規避法院程序,將嫌疑犯遣送至台灣、澳門以及中國等地,香港民眾對於一國兩制的疑慮迅速增加,並且認為香港政府主要受到中國政府管轄,若修訂逃犯條例後以後,中國政府可以透過政治施壓手段要求香港政府遣送政治異議份子去中國受審,加上中國司法不透明以及人權紀錄不佳的問題,修例對香港民眾而言等於是中國強加制度於香港的明顯入侵。2019年6月香港爆發了兩場百萬人規模的大遊行,接著整個2019年都可見到香港成了了抗爭源源不絕的社會,警民衝突激烈,一直到11月份港警包圍大學抓捕暴力抗爭者,以及區議會選舉結束,香港的抗爭才稍歇,但卻沒有完全停止,香港反送中抗爭注入了反中的能量,並且一直延續到2020年。

繼續閱讀「當前中國政經局勢評估」

奶茶聯盟的發展與未來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兼南向辦公室主任

陳尚懋

2013年中國推動一帶一路,表示將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個面向(以下簡稱五通)做為合作重點。在一帶一路的東南亞路線中,泰國做為中國通往印度洋的必經通道,被中國政府視為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中國藉由採取硬實力與軟實力兩種不同的策略來達成與泰國五通的目標。首先,在硬實力的部分,中國分別藉由高鐵外交、亞投行與絲路基金來達成設施聯通與資金融通的目標;其次,在軟實力的部分,為了減少中國威脅論的論調,許多觀察者認為中國應該以更多軟性的方式推動一帶一路,包括漢語和中國文化、歷史的推廣及人民交流等,於是由孔子學院來達成民心相通的目標[1]

繼續閱讀「奶茶聯盟的發展與未來」

粵港澳大灣區與中港融合

蕭督圜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由於面對新冠疫情的衝擊下的全球經濟成長疲弱,以及中美戰略對抗態勢持續,此次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結束後,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建議》,可以發現與過去的發展模式已有相當的不同。本次的十四五計畫推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經濟成長策略,顯然與二十年前選擇以出口為主、依賴國際大循環的發展策略有甚大差別。未來的中國期待透過消費結構升級來補足外需的不足,尤其將著重在優化生產、消費、分配與流通等面向,並且在持續推進的城鎮化發展策略上,以新基建與新創產業加速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的開發計畫。

繼續閱讀「粵港澳大灣區與中港融合」

BRI Development and Implications: A Study of MCKIP in Malaysia

By
Professor Dr. Cheng Ming Yu
Director,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Development
Chairperson, Belt and Road Strategic Research Centre
Professor of Economics, Faculty of Accountancy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 Malaysia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olvement of BRI since 2013. The focus of the paper 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RI in Malaysia to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MCKIP as one of the BRI signature projects between Malaysia and China. The paper will also share the findings from the surveys to gauge public perceptions of the BRI development in Malaysia.

繼續閱讀「BRI Development and Implications: A Study of MCKIP in Malaysia」

簡析美中博弈對越南南海政策的調整

越南社科院中國研究所

武貴山

摘要: 本論文的目的是討論尋找中美競爭對越南南海政策的影響等,從而,提出越南可能在南海問題中做出的選擇。筆者認為中美博弈升溫雖然給越南在南海問題中帶來若干機會與挑戰,但是尚未能夠嚴重地影響越南南海戰略目標。儘管如此,這場博弈已經引起了國際形勢不斷變化,因此,越南必須做出相應的回應。這些回應只是在策略層面上推出。這意味著面對美中博弈日益升溫,越南仍然堅定既有的戰略選擇,而進行策略上的若干調整。

關鍵詞: 中美博弈,升溫,越南 ,南海,調整

繼續閱讀「簡析美中博弈對越南南海政策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