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四(6日)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居民使用「TikTok」(抖音)APP,或是與其母公司中國大陸企業有任何業務往來。45天後,違反規定者,將受到處罰。這是有史以來,美國政府以行政命令方式封殺一個在網路平台上的企業。
「TikTok」(抖音) 是由中國北京字節跳動科技公司(ByteDance)所推出的短影片手機社交軟體。在中國境內的版本為「抖音」,在海外市場的國際開放版則稱為「TikTok」。兩個版本基本功能相同,但用戶群體、伺服器限制與言論規定則以中國(文)為界,切分成不直接相聯的平行世界。
川普透過行政命令將網路區分為「中國」和「美國」兩大板塊,之所以「要下架一個APP應用程式,是因為「TikTok」可能被運用在散布假消息,以便讓中國共產黨受益。」難道下架「TikTok」就能夠讓「假消息」(fake news)匿跡?被川普指名假消息製造者的CNN記者,還不是每周會在白宮記者會中如影隨形嗎?
川普指控「TikTok」收集到的用戶資料,「有令中國共產黨取得美國人個資之虞,由此中國可能追蹤聯邦雇員和承包商的位址,建立起個資檔案,進行黑函攻擊或企業間諜行為。」不管是臉書、YouTube、Instagram 、Google每個網路平台,在登錄前都會詢問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建立檔案作為後續登錄的依據。侵犯個資只是一項說詞,下架「TikTok」真正的原因是它來自「中國」。
繼印度全面下架「TikTok」後,美國這次對「TikTok」下手,不管未來是賣掉或關閉?或是由微軟收購談判的傳聞,這對向來強調自由市場的美國而言,都是一個不尋常的動作。不過,從美中貿易大戰後,美國將中國視為主要威脅美國霸權的威脅者後,在外交與軍備競爭後,科技與訊息戰正逐步在醞釀,例如繼要求英國盟友封鎖華為5G科技戰後,45天下架「TikTok」勢必掀起新一波網路平台的訊息大戰。
「TikTok」是社交軟體影音平台的後起之秀,被YouTube 和 Instagram等視為是主要競爭對手。之所以能夠異軍突起,除了具有中英文雙介面,憑藉著中國境內龐大用戶數市場的優勢,抖音早已經取代YouTube,更打臉YouTube主推專家短講、知識傳布與教學的弱項,其內容略頗為枯燥、無聊,即使已經縮短時間,但動輒6分鐘以上的影片,已經無法吸引新世代喜好「速時尚」青少年社群的青睞。
又以30秒到1分鐘極短篇影音訊息更受網友點閱與討論。由使用者自製上傳或宛如「偷窺般地」觀看他人在網路上發布的訊息,恰好可填補現代人滑滑手機、打發時間的空檔。「TikTok」內建不少特效功能,即使不是專業網美或直播行家,用戶也能打造出具有特效的影片效果,於是瞬間的打開海外市場,透過串聯分享,讓用戶能夠在各種時間與地點,透過這些極短篇的影音檔,填補那一雙雙過動般的眼球,消耗滑手機片刻的私人空檔時間。
不管是英文版的「TikTok」或中國境內的「抖音」都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喜好,推薦下一個可能會吸引眼球的視頻。配合這項功能,「TikTok」或抖音需要蒐集大量的用戶資料。其實這項技術早已經用在臉書,會根據過去臉友喜愛的評論內容出現你的面前,也會根據使用者的手機GPS位置,跳出當地著名的商店或引導出相關的廣告,例如:汽車、餐廳、旅遊或建案,以及各種購買過或瀏覽過的商業廣告連結。這些用大數據連結的功能,其實也被運用在YouTube平台,由大數據串流影音所推薦給你可能會喜歡的歌曲。
「TikTok」或抖音作為串連平台的後起之秀,自然集前輩功能於一身,也發展出只要打上的歌詞、節奏,就可以進入抖音的資料庫。資料搜尋功能也讓抖音飽受可能違反資料保護法規的困擾。根據報載,2020年7月,美國司法部就調查是否違反保護兒童隱私協議。南韓通訊委員會也於7月認定它未經父母同意就收集14歲以下兒少的資料,罰款 1.86億韓圜(約新台幣498萬元)。
除了可能違反保護兒童隱私協議外,美國下架「TikTok」背後的另一項的理由是基於國家安全。由於中國可依據香港制訂的《國家安全法》要求香港抖音移交外國用戶資料。愈來愈多人懷疑,「TikTok」是否淪為中國間諜工作的一環。
為了不願放棄海外市場,「TikTok」也頻頻祭出「去中國化」的措施,例如邀請美國籍前迪士尼高級主管,出任北京字節跳動公司的營運長及「TikTok」的執行長。隨後又傳出計畫將總部搬到英國倫敦。現在又傳出可能由微軟或其他美國公司買下,讓「TikTok」能斷尾求生。但從結果論來看「去中國化」的努力,仍無法避免被美國封殺,中國境內市場,究竟只是一座「湖泊」,還是根本就是另一座「海洋」?過去中國以各種手段阻礙國際企業進入,現在又憑藉這廣大的消費市場餵養國內的企業,然後又逐步地到海外與國際企業競爭。「TikTok」被迫下架,只是增加中國企業和美國市場兩造角色互換的案例。
美國內部對政府高度干預市場運作的做法也感到存疑。川普總統原先對此併購案是抱持反對的立場、然後又同意,甚至又要求「媒合併購」的佣金。但是下架「TikTok」已成為一項警訊,究竟網路世界是否仍然具備公開與自由的空間? ( 引自2020年8月11日 【Yahoo論壇/陳建甫】8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