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江國際與區域研究期刊第五卷第二期 (請按左可下載本期文章)
淡江國際與區域研究期刊第六卷第一期封面目錄 (請按左可下載本期文章)
淡江國際與區域研究期刊第六卷第一期文章 (請按左可下載本期文章)
淡江國際與區域研究期刊第六卷第二期封面目錄 (請按左可下載本期文章)
淡江國際與區域研究期刊第六卷第二期文章 (請按左可下載本期文章)
淡江大學《國際與區域研究期刊》撰稿規範
壹、來稿須知
一、題目:中英文兼備。
二、作者:姓名、現職、一百字以內之簡介(包含服務單位、職銜、主要學經歷、研究領域、聯絡地址、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若為兩位(含)以上作者,請以第一作者為聯絡對象。
三、摘要:四百字以內之中英文摘要。
四、關鍵詞:中英文關鍵詞不超過五個。
五、本文:篇幅(含註釋)以一萬五千字內為宜。
六、註釋:本刊採用頁下註格式,所有註釋請置於當頁本文之下,勿用文中夾註方式。
七、需加列參考文獻。
貳、論文格式
一、格式:內文(含標題)字體皆為新細明體12 級,英文為Times New Roman體12 級字,圖表內文字、註釋與參考文獻字體同上,字級10 級。文稿格式為橫向排列,左右對齊,註明頁碼。行距請採固定行高,設為24pt。
二、分節標題:文章之大小標題以「壹、一、(一)、A、(A)、1、(1)」為序。
三、引語:原文直接引入文句者,於其前後附加引號;若引言過長,可前後縮排,字元獨立起段,不加引號。若為節錄整段文章,則每段起始亦空二字。
四、簡稱或縮寫:引用簡稱或縮寫,可依約定俗成之用法;惟於第一次出現時須用全稱,並以括號註明所欲使用之簡稱或縮寫。
五、譯名:使用外來語之中文譯名,請盡量使用通行之譯法,並請於第一次出現時以括號附加原文全稱。
六、標點符號:中文標點符號一律以「全形」輸入。引用中文書籍、期刊、雜誌、報紙、網站等名稱請以《》標記;文章名稱以〈〉標記;外文書籍、期刊、雜誌、報紙、網站等名稱請用斜體字,所引之文章名稱加“ "標記。
七、數字表示:年月日、卷期等數字及頁碼一律以西元年份及阿拉伯數字表示。屆、次、項等採用國字表示,如:第一屆、第三次、五項決議。完整的數字採用阿拉伯數字,如:50 人;但百位以上整數之數字可以國字表示者,以國字表示,如:二億三千萬。不完整之餘數、約數以國字表示,如:七十餘件、約三千人。
八、附圖、附表:
( 一) 編號採用阿拉伯數字,寫法如圖1、圖2,表1、表2,圖1- 1、圖1- 2 等類推。
( 二) 表之標題在該表之上方(置中),圖之標題在該圖之下方
參、註釋體例(採取頁下註)
一、官方文件
(一)中文:官署機構,〈文件名稱〉(行政命令類)或《文件名稱》(法律類),卷期(案號),日期,頁 x 或頁 xx。
【例】中華民國國防部,《國防報告書》,2011 年,頁 24。
(二)外文:Author’s Full Name, “Title of the Article,” Date, Section or Page Numbers.
【例】ROC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National Defense Report, 2011, p. 24.
二、專書
(一)中文:作者姓名,《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x或頁x-x。
【例】鈕先鍾,《中國戰略思想新論》(臺北:麥田,2003年),頁1-10。
(二)外文:Author’s Full Name, Complete Title of the Book (Place of Publication: Publisher,Year), p. x or pp. x-x.
【例】Robert Axelrod, The Complexity of Cooperation: Agent-based Models of Competition and Collabora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 p. 28.
三、專書譯著
(一)中文:Author’s Full Name 著,譯者姓名譯,《書名》(書名原文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x 或頁x-x。
【例】Thomas C. Schelling 著,徐孟豪譯,《武備的影響力》(Arms and Influence)(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7年),頁1-10。
(二)外文:Author’s Full Name, Complete Title of the Book, trans. Translator’s Full Name(Place of Publication: Publisher, Year), p. x or pp. x-x.
【例】Raymond Aron, On War, trans. Terence Kilmartin (New York: W. W. Norton,1968), p. 19.
四、專書論文
(一)中文:作者姓名,〈篇名〉,編者姓名編,《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x或頁x-x。
【例】 陳一新,〈兩岸關係下美台聯盟〉,翁明賢主編,《變遷中的東亞戰略情勢》(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戰略研究所,2011 年),頁151-184 。
(二)外文:Author’s Full Name, “Title of the Article,” in Editor’s Full Name, ed.,Complete Title of the Book (Place of Publication: Publisher, Year), p. x or pp. x-x.
【例】 Kenneth W. Allen, “PLAAF Modernization: An Assessment,” in James R. Lilley and Chuck Downs, eds.,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1997), p. 219.
五、專書論文譯著
(一)中文:Author’s Full Name 著,譯者姓名譯,〈篇名〉,(篇名原文),編者姓名編,譯著者姓名譯著,《書名》(書名原文)(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x 或頁x-x。
【例】Bates Gill著,翟文中、黃俊彥、余忠勇、張天虹、吳奇達譯,〈中共的國防採購經費:意圖與能力〉(Chinese Defense Procurement Spending: Determining Intentions and Capability),James R. Lilley and David Shambaugh 編,翟文中、黃俊彥、余忠勇、張天虹、吳奇達譯,《共軍的未來》(China’s Military Faces the Future)(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0年),頁325。
六、期刊論文
(一)中文:作者姓名,〈篇名〉,《刊物名稱》,第 x 卷,第 x 期(年),頁 x 或頁 x-x。
【例】顧立民,〈1949-1950 年台灣安全研究局勢分析〉,《國防雜誌》,第 26 卷,第 4 期(2011 年),頁 3-23 。
(二)外文:Author’s Full Name, “Title of the Article,” Name of the Journal, Vol.x, No. x(Year), p.x or pp. x-x.
【例】 Alexander E. Wendt, “Anarchy is What States Make of It: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ower Politic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Vol. 46, No. 2 (1992), p. 395.
七、期刊論文譯著
(一)中文:Author’s Full Name 著,譯者姓名譯,〈篇名〉(篇名原文),《刊物名稱》,第x卷,第x期(年),頁x或頁 x-x。
【例】Austin Wright著,李柏彥譯,〈無形的網路戰爭〉(The Unseen Cyber-War),《國防譯粹》,第37卷,第5期(2010年),頁4-13。
八、研討會論文
(一)中文:作者姓名,〈篇名〉,發表於「研討會名稱」研討會 (地點:主辦單位,年月日),頁x或頁x-x。
【例】翁明賢,〈從敵手共生模式解析東亞戰略情勢〉,發表於「第七屆紀念鈕先鍾老師戰略學術」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2011年5月7日),頁9-11。
(二)外文:Author’s Full Name, “Title of the Articl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mplete Name of the Conference” (Place of the Conference: Conference Organizer, Date),p. x or pp. x-x.
【例】Yun-han Chu, “Taiwan’s Democracy in Distress: Implications for Domestic Political Developmen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Taiwan at Cross Road?Analyzing the 2004 Presidential Election” (Washington, DC: China Program,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USA and Cross-Strait Interflow Prospect Foundation,Republic of China, April 6, 2004), pp. 12-14.
九、學位論文
(一)中文:作者姓名,《學位論文名稱》(發表地:學校及系所名稱博/碩士論文,出版年),頁x或頁x-x。
【例】 謝瑞華,《中華民國軍隊國家化施行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年),頁1-10 。
(二)外文:Author’s Full Name, Title of the Dissertation (Diss./ Thesis, The Name of the Department, the Name of the University, Year), p. x or pp. x-x.
【例】Elizabeth Kier, Changes in Conventional Military Doctrine: The Cultural Roots of Doctrinal
Change (Ph. D. Diss.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Cornell University, 1992), p. 8.
十、報紙
(一)中文:作者姓名,〈篇名〉,《報紙名稱》,年月日,版 x。
【例】梁華傑,〈日新版《防衛白皮書》關切亞太區域和平〉,《青年日報》,2011年 9 月 2 日,版 7。
(二)外文:Author’s Full Name, “Title of the Article,” Name of the Newspaper, Date,Section or Page Numbers.
【例】Chris Wang, “Polls Show Conflicting Results,” Taipei Times, September 11, 2011, p.A1.
(三)若為社論、短評、通訊稿或作者匿名,則可不列作者欄。
十一、網際網路資料
(一)中文專書:作者姓名,《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 x 或頁 x-x,《網站名稱》,<網址>。
【例】經濟部商業司編,《2002 中華民國電子商務年鑑》 (臺北:經濟部,2003年),頁 1-10,《經濟部網路商業應用資源中心》,
<http://www.ec.org.tw/doc/2003-12-12-0941-29-2002 中華民國電子商務年鑑.pdf>。
(二)中文論文:作者姓名,〈篇名〉,《刊物名稱》,第x卷,第x期(年),頁x或頁x-x,《網站名稱》,<網址>。
【例】張登及,〈本體安全視角下的恐怖主義:以英國倫敦七七恐怖攻擊事件為例的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8卷,第4期(2009年),頁74,《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http://iir.nccu.edu.tw/attachments/journal/add/1/48-4-3.pdf> 。
(三)官方文件:官署機構,〈文件名稱〉(行政命令類)或《文件名稱》(法律類),卷期(案號),日期,頁x或頁xx,《網站名稱》,<網址>。
【例】中華民國總統府,〈修正老人福利法〉,第6729號,2007 年1 月31 日,頁2,《總統府公報》,
<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paper.php4?_section=68_recNo=108> 。
(四)中文報導:作者姓名,〈篇名〉,《網站名稱》,年月日,<網址>。
【例】康子仁,〈ECFA發威 南台灣招商難〉《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 年9 月9 日,
(五)外文專書:Author’s Full Name, Complete Title of the Book (Place of Publication:Publisher, Year), p. x or pp. x-x, <URL>.
【例】John Birkler, Industry and Infrastructure for Future Submarine: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anta Monica, Calif.: Rand, 2011), p. 8,
<http://www.rand.org/content/dam/rand/pubs/corporate_pubs/2011/RAND_CP622.pdf>.
(六)外文論文:Author’s Full Name, “Title of the Article,” Name of the Journal, Vol.x,No. x (Year), p. x or pp. x-x, < URL>.
【例】 Dale C. Copeland,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War: A Theory of Trade Expectation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0, No.4 (1996), p. 34, <http://www. mtholyoke.edu/acad/intrel/copeland.htm>.
(七)報導:Author’s Full Name, “Title of the Article,” Name of the Newspaper, Date,<URL>.
【例】 Thalif Deen, “China and India Supply the Demand,” Asia Times, October 9, 2004,
<http://www.atimes.com/ atimes/China/FJ09Ad07.html>.
十二、訪談資料
訪談人,訪談方式,受訪對象,訪談地點,訪談時間。
【例】翁明賢,當面訪談,錢復,台北,2011年4月8日。
十三、第二次引註
首次引註須註明完整的資料來源(如上例),第二次以後之引註可採以下任一格式:作者姓名,《書刊名稱》或〈篇名〉或特別註明之「簡稱」,頁x 或頁x-x。
如全文中僅引該作者之一種作品,則可更為簡略為:同註x,頁x 或頁x-x 。
肆、參考文獻用例
一、中文部分
(一) 專書
【例】李英明,2004。《國際關係理論的啟蒙與反思》。臺北:揚智文化。
(二) 譯著
【例】North, Dauglass C.著,劉瑞華譯,1994。《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臺北:時報文化。
(三) 專書論文
【例】張五岳,2004。〈中共政局變遷對我國家安全之影響〉,丁渝洲主編,《臺灣安全戰略評估2003-2004》。臺北:遠景基金會。頁25-40。
(四) 期刊論文
【例】石之瑜,2004/7。〈面對戰爭發言的權利〉,《遠景基金會季刊》,第5 卷第3 期,頁1-26。
(五) 學位論文
【例】陳重成,2000。《一個新封建主義的歷史範疇--中國宗族社會與村落社會的持續與變遷:1900-1999》。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
(六) 研討會論文
【例】潘光,2003/11/3-4。〈全球反恐形勢與中國的反恐國際合作〉,「第三屆兩岸遠景論壇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岸關係」研討會。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等。頁15-27。
(七) 官方文件
【例】中華民國總統府,2007/1/31 。〈修正老人福利法〉,《總統府公報》,第6729 號,頁2-19。
(八) 報紙(若為社論、短評、通訊稿或作者匿名,則可不列作者欄)
【例】呂昭隆,2000/1/15。〈國防決策樹立新模式〉,《中國時報》,版2。
(九) 網際網路
【例】經濟部商業司編,2003。《2002 中華民國電子商務年鑑》。臺北:經濟部。《經濟部網路商業應用資源中心》, <http://www.ec.org.tw/doc/2003-12-12-09-41-29-2002 中華民國電子商務年鑑.pdf>。
【例】林毅夫,2003/7。〈後發優勢與後發劣勢--與楊小凱教授商榷〉,《經濟學季刊》,第2 卷第4 期,頁989-1004。《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http://www.ccer.edu.cn/download/ceq/2.4/020412.pdf>。
【例】王繼紅,2004/10/9。〈張文魁談國企改革:方向不會變制度決定後發〉,《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1037/2904445.html>。
二、英文部分
(一) 專書
【例】Huntington, Samuel P., 1996.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二) 譯著
【例】Kant, Immanuel, 1903. Perpetual Peace: A Philosophical Essay, 1975, trans. M. Campbell Smith. London: S. Sonnenschein.
(三) 專書論文
【例】North, Dauglass C., 1995. “Five Propositions about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J. Knight & I. Sened, eds., Explaining Social Institutions.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pp. 15-26.
(四) 期刊論文(請依個別刊物實際出版項,完整臚列)
【例】Nye, Joseph S., Jr., 2003/7-8. “U.S. Power and Strategy After Iraq,” Foreign Affairs, Vol. 82, No. 4, pp. 60-73.
(五) 學位論文
【例】Huang, Jr-tsung, 1998. Three Essays on Marital Births and Taxes. Diss.,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USA.
(六) 研討會論文
【例】Chu, Yun-han, 2004/4/6. “Taiwan’s Democracy in Distress: Implications for Domestic Political Developmen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aiwan at Cross Road? Analyzing the 2004 Presidental Election. Washington, DC: China Program,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USA, and Cross-Strait Interflow Prospect Foundation, Republic of China. pp. 9-18.
(七) 報紙(若為社論、短評、通訊稿或作者匿名,則可不列作者欄)
【例】Cheng, Joseph Y. S., 2003/9/1. “Shame on U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 A17.
(八) 網際網路(請依個別網站線上實際資訊,完整臚列)
【例】Swaine, Michael D. & Ashley J. Tellis, 2000. 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http://www.rand.org/publications/MR/MR1121/>.
【例】Copeland, Dale C., 1996/Spring.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War: A Theory of Trade Expectation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0, No. 4, <http://www.mtholyoke.edu/acad/intrel/copeland.htm>.
【例】Deen, Thalif, 2004/10/9. “China and India Supply the Demand,” Asia Times, <http://www.atimes.com/atimes/China/FJ09Ad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