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到緬甸國防軍(Tatmadaw)宣布緊急戒嚴,總司令敏昂來(Min Aung Hlaing)被賦予軍政府總指揮,首都納比多、仰光、曼德勒等大城市,突然切斷對外通訊與網路後,全世界才突然警覺到緬甸發生軍事政變。
軍方選在聯邦議會開議前發動政變是在回應2020年11月8日大選的結果,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LD)大敗軍方所支持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鞏發黨USDP),鞏發黨批執政黨在選舉作票的最糟糕政治抉擇。
繼續閱讀「軍事政變會讓緬甸回到過去?」2月1日到緬甸國防軍(Tatmadaw)宣布緊急戒嚴,總司令敏昂來(Min Aung Hlaing)被賦予軍政府總指揮,首都納比多、仰光、曼德勒等大城市,突然切斷對外通訊與網路後,全世界才突然警覺到緬甸發生軍事政變。
軍方選在聯邦議會開議前發動政變是在回應2020年11月8日大選的結果,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LD)大敗軍方所支持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鞏發黨USDP),鞏發黨批執政黨在選舉作票的最糟糕政治抉擇。
繼續閱讀「軍事政變會讓緬甸回到過去?」斯里蘭卡執政的拉賈帕克薩兄弟檔,在2020年國會選舉中贏得2/3席次,人民賦予給足夠的權力進行修憲,以擴充總統的職權,外界關心這次選舉結果將使斯里蘭卡的民主發展失去制衡。
5日的國會選舉,共有1620萬選民投票,投票率超過75%。總理馬辛達.拉賈帕克薩(Mahinda Rajapaksa)領導的「斯里蘭卡人民陣線」(SLPP)在國會選舉取得680萬票,贏得145席,外加至少可以獲得5席盟友的支持,在225席的國會中一舉達到2/3修憲的門檻。
繼續閱讀「取消總統任期限制 斯里蘭卡拉賈帕克薩王朝誕生?」圖片來源:AP
印尼新國會於(1)日宣誓就職,馬哈拉尼(Puan Maharani)獲指派為國會議長,成為印尼建國74年以來,首位女性國會議長。任期將從2019到2024年。馬哈拉尼是印尼國父蘇卡諾的孫女,曾擔任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政府的人力資源發展與文化統籌部長。 繼續閱讀「印尼新國會議長如何化解大學生「反惡法大遊行」?」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市區的公車算是很準時的,乘客可以下載APP瞭解公車什麼時候會來。第一次獨自坐公車才發現車上不收現金,於是被趕下車來。第二次坐公車,卻遇到了下班尖峰時刻,預期要出現的公車就是不見蹤跡。
繼續閱讀「廣納新南向國家菁英 台灣中小企業向前進」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協國家裡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國,也是「一帶一路」戰略的主要投資地之一。2017年,駐馬國中國大使黃惠康在卸任前曾「巡視」由中資企業所投資的10個旗艦項目,包括:4項製造業、2項產業園區、2項教育文化、1項農業、1項房地產開發。在納吉政府時期,中國在馬投資與合作項目總額逾1400億令吉,在「國外直接投資」(FDI)金額僅次於日本。
繼續閱讀「馬來西亞希盟政府與中資企業的恩怨情仇」早於十五世紀,雅加達已經成為東南亞海上貿易的重要城邦。1619年荷屬東印度公司征服了這座城市,命名為「巴達維亞」(Batavia,荷蘭的羅馬名),並設立總部,透過海上貿易將「巴達維亞」推向亞、歐、非三大陸。二戰後,雅加達作為印尼首都和最大的城市,除了維持對外貿易外,也是最大的金融和工商業中心。
繼續閱讀「揮別巴達利亞 佐科威遷都婆羅洲」九月一日,美國川普總統計畫祭出第四波的貿易關稅報復,將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課徵10%的關稅。這項貿易關稅報復立即導致人民幣匯率的驟貶,未來可能引爆全球性的金融戰爭,也衝擊到台灣「資訊通訊科技」(ICT)相關的核心產業及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布局。為了配合印度政府對外商製造業的要求,美國蘋果公司所屬的手機供應鏈,在鴻海、和碩等組裝廠紛紛在印度設廠後,勢必會帶動台灣蘋果中下游科技業者前往印度設廠。
繼續閱讀「除了印度外,台商可考慮MIT Plus投資合作模式」馬來西亞華人,特別是中年大叔,很喜歡談論政治。不管是2013年505大選前,勇於批判巫統納吉政府的「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1MDB)政策,或是在2018年509大選前,因選區劃分沒有改變,普遍認為「希望聯盟」(Pakatan Harapan)還是難以勝出。直到政黨輪替,新政府上台後,馬國華人中年大叔們,還是對許多項施政有自己的意見。
繼續閱讀「如果韓國瑜市長到馬來西亞選總統?」從政黨活動,到總理產生方式,需要由參眾二院投票,軍政府已經掌握三份之一,除非聯合內閣掌握三分之二,否則難以拿下政權。其次透過選舉制度的改變,泰國大選,眾議院將是小黨林立,過去兩大黨或兩大陣營的模式將不再出現,泰國政治可以預期軍政府透過選舉包裝,推下軍裝改換政黨服裝,未來可以持續執政,而小黨會一一被軍政府所收編。
隨著選舉日的到來,中選會仍按照規定選票上只列出各陣黨在各區號選人所抽到的號碼,沒有明顯的政黨名稱和LOGO。即使是同一個政黨的候選人,在全國350個選區內也可能是不同的選號。這種選票變革讓在野陣營想要在全國操作集體造勢的策略失效,紛紛將矛頭指向國家維穩委員會主席及總理巴育在背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