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國內政治危機未平息,智利總統皮涅拉(Sebastian Pinera)在30日「很痛苦」的宣布,取消主辦舉辦原訂於11月16至17日登場的APEC高峰會與12月2日至13日的「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 25)。主要是因為智利發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街頭示威抗議,已經持續12天。根據外電報導,光是在25日就有近100萬人走上聖地牙哥街頭,短短十幾天當中,有至少18人死亡、超過7000人被捕。
繼續閱讀「APEC高峰會突取消 延緩美中貿易談判協議」分類: 新南向政策
台索斷交—教訓蔡政府還是幫助國民黨?
索羅門從年初鬧斷交一路鬧到年中,36年的外交關係,終於還是忍不住中國的誘惑,與台灣正式分手。位處西太平洋群島,人口只有60萬的索羅門,在內閣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運作下,透過內閣投票決定要與中國建交。這次的台索斷交事件似乎早已經在台灣民眾內心打好預防針,因為中國對蔡英文政府任內5次斷交作為,早被解讀是中國對民進黨蔡政府的打壓動作。
繼續閱讀「台索斷交—教訓蔡政府還是幫助國民黨?」馬來西亞華人的「中華膠」與「慕洋犬」之亂
六月底,隨著天氣變熱,「反送中」遊行已經成為全港週末的戶外運動!「支持」或「反對」送中條款的論戰也延燒到馬來西亞的華人社會,特別是在「中文」社群裡,大致可分成兩個派系,彼此給對方貼上「中華膠」和「慕洋犬」的標籤,在網路社群的互比聲量與相互較勁,網友截然不同的意見宛如生活在平時空間中。
繼續閱讀「馬來西亞華人的「中華膠」與「慕洋犬」之亂」馬來西亞希盟政府與中資企業的恩怨情仇
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協國家裡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國,也是「一帶一路」戰略的主要投資地之一。2017年,駐馬國中國大使黃惠康在卸任前曾「巡視」由中資企業所投資的10個旗艦項目,包括:4項製造業、2項產業園區、2項教育文化、1項農業、1項房地產開發。在納吉政府時期,中國在馬投資與合作項目總額逾1400億令吉,在「國外直接投資」(FDI)金額僅次於日本。
繼續閱讀「馬來西亞希盟政府與中資企業的恩怨情仇」揮別巴達利亞 佐科威遷都婆羅洲
早於十五世紀,雅加達已經成為東南亞海上貿易的重要城邦。1619年荷屬東印度公司征服了這座城市,命名為「巴達維亞」(Batavia,荷蘭的羅馬名),並設立總部,透過海上貿易將「巴達維亞」推向亞、歐、非三大陸。二戰後,雅加達作為印尼首都和最大的城市,除了維持對外貿易外,也是最大的金融和工商業中心。
繼續閱讀「揮別巴達利亞 佐科威遷都婆羅洲」除了印度外,台商可考慮MIT Plus投資合作模式
九月一日,美國川普總統計畫祭出第四波的貿易關稅報復,將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課徵10%的關稅。這項貿易關稅報復立即導致人民幣匯率的驟貶,未來可能引爆全球性的金融戰爭,也衝擊到台灣「資訊通訊科技」(ICT)相關的核心產業及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布局。為了配合印度政府對外商製造業的要求,美國蘋果公司所屬的手機供應鏈,在鴻海、和碩等組裝廠紛紛在印度設廠後,勢必會帶動台灣蘋果中下游科技業者前往印度設廠。
繼續閱讀「除了印度外,台商可考慮MIT Plus投資合作模式」香港《反送中》運動 台灣政府能夠做些什麼?
香港民眾6月9日發起的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案或俗稱的《反送中》抗議活動,最後卻演變成暴力衝突,上萬名群眾12日集結在立法會外陳情反對修法,香港警方動用催淚彈和橡膠子彈驅離。網路流傳警民衝突畫面,一位香港媽媽面對全副武裝的鎮暴港警毫無懼色,聲嘶力竭地對員警喊話:「我不想這裡變成天安門廣場!」
繼續閱讀「香港《反送中》運動 台灣政府能夠做些什麼?」中國縮減特惠待遇—台商「挫咧等」
習近平上台後,中國內部不斷強化「以法治國」的訓令,讓中國逐漸以法律方式去管理外商投資准入的各項程序、期待更透明與更公平,也宣示依法保護外國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決心。只是在「水清則無魚」下,台商也心知肚明,中國已經不再是首要投資的市場了。
泰國軍政府變更遊戲規則來持續掌政權
從政黨活動,到總理產生方式,需要由參眾二院投票,軍政府已經掌握三份之一,除非聯合內閣掌握三分之二,否則難以拿下政權。其次透過選舉制度的改變,泰國大選,眾議院將是小黨林立,過去兩大黨或兩大陣營的模式將不再出現,泰國政治可以預期軍政府透過選舉包裝,推下軍裝改換政黨服裝,未來可以持續執政,而小黨會一一被軍政府所收編。
義大利恐成中國一帶一路前進歐洲的灘頭堡
「新南向政策」是目前台灣外交經貿戰略的重點項目之一,主要關注東協、南亞、紐澳等18個國家。當義大利成為中國一帶一路前進歐洲的灘頭堡時,台灣外交經貿戰略比重是否也要開始做若干調整?駐歐各代表處應該要關注歐洲國家與媒體對於中國一帶一路的看法,因為一帶一路基礎建設已經從遙遠的亞太、東南亞、南亞逐漸在歐陸國家本土發生。歐陸各國與媒體的態度是否從過去的觀望或看衰、樂觀其成或轉而積極參與,台灣當局需要審慎面對此國際情勢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