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8日舉行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簡稱亞投行)第五屆理事會年會,習近平在視訊致辭中強調,要把亞投行打造成推動全球共同發展的新型多邊開發銀行、高標準的新型國際合作機構和國際多邊合作新典範。
繼續閱讀「習近平的多邊主義能化解川普的多邊圍堵策略?」分類: 一帶一路倡議
以中國大戰略為主體的對台「26條措施」

詳細報導請見: news.tvbs.com.tw/politics/1229139?from=Copy_content
11月4日,中國由國台辦及國發改革委公布「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計二十六條,分別針對台灣企業及一般民眾提供「同等待遇」措施。我總統府、外交部及陸委會亦紛紛對此發表回應,均認為這是中國卅一項措施的延伸,旨在分化台灣社會、磁吸優秀人才、擾亂我明年大選,國人不應輕信。事實上近年中國對台優惠政策確實有不少亮點,固然不脫對台統戰的需求,且也根植於吸納我方人才赴中為其所用,但台灣應更進一步認知到其因由是建基於中國對己的信心和大戰略的成形。
就外部局勢而言,在同一天,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泰國曼谷參加東盟峰會,同時也舉行第22次東協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個成員國已結束全部文本談判以及實質上所有市場准入談判。擔任東協主席國的泰國總理巴育強調成員國承諾在2020年簽署RCEP協議,即使印度最後退出了談判,也將不影響這重要經貿區的建構。對中國而言,印度在最後關頭退出當然讓這世界最大的自貿區談判稍受打擊,但中國能完成包括東協與日韓澳紐在內的十五國自由貿易協議,將引導東亞的政經局勢更向中國傾斜。
從內部局勢來看,中國大戰略長期來獨重經濟發展卻刻意忽略政治制度的與時俱進,內部社會問題容易轉成社會衝突,這都不可能一昧只以拉抬經濟發展解決,香港當前的困境即是鮮明的寫照。但中國顯然不是這樣看待,在這次十九大四中全會後,在習近平遭遇中美貿易戰的危機挑戰後,會議公報肯定了習近平在國家管治現代化的努力。很顯然的習近平不僅通過了黨內的挑戰,也可望確立其個人與毛鄧比肩的地位,這也將促使習近平擘劃的中國大戰略思維將成為未來所有政策的綱領。 對台灣而言,我政府與社會皆不可能接受「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但我們應更認真思考若這是未來中國大戰略下的對台唯一政策方向,我方應如何在困境中找出新路。 ( 引自2019年11月5日 【TVBS【觀點】/ 蕭督圜】以中國大戰略為主體的對台「26條措施」 )
APEC高峰會突取消 延緩美中貿易談判協議
由於國內政治危機未平息,智利總統皮涅拉(Sebastian Pinera)在30日「很痛苦」的宣布,取消主辦舉辦原訂於11月16至17日登場的APEC高峰會與12月2日至13日的「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 25)。主要是因為智利發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街頭示威抗議,已經持續12天。根據外電報導,光是在25日就有近100萬人走上聖地牙哥街頭,短短十幾天當中,有至少18人死亡、超過7000人被捕。
繼續閱讀「APEC高峰會突取消 延緩美中貿易談判協議」台索斷交—教訓蔡政府還是幫助國民黨?
索羅門從年初鬧斷交一路鬧到年中,36年的外交關係,終於還是忍不住中國的誘惑,與台灣正式分手。位處西太平洋群島,人口只有60萬的索羅門,在內閣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運作下,透過內閣投票決定要與中國建交。這次的台索斷交事件似乎早已經在台灣民眾內心打好預防針,因為中國對蔡英文政府任內5次斷交作為,早被解讀是中國對民進黨蔡政府的打壓動作。
繼續閱讀「台索斷交—教訓蔡政府還是幫助國民黨?」橫濱宣言—日本能否有機會在非洲扳回一城?
「國際貨幣基金」(IMF)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2020年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2020年經濟成長率將達3.6%,僅次於亞洲新興國家的6.2%,加上資源豐富、人口增長,已成為全球企業的主戰場。在美中貿易關稅衝突之際,8月28日至30日,由日本主辦的第七屆「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The Tokyo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frican Development, TICAD)格外引起外界關注。
繼續閱讀「橫濱宣言—日本能否有機會在非洲扳回一城?」馬來西亞華人的「中華膠」與「慕洋犬」之亂
六月底,隨著天氣變熱,「反送中」遊行已經成為全港週末的戶外運動!「支持」或「反對」送中條款的論戰也延燒到馬來西亞的華人社會,特別是在「中文」社群裡,大致可分成兩個派系,彼此給對方貼上「中華膠」和「慕洋犬」的標籤,在網路社群的互比聲量與相互較勁,網友截然不同的意見宛如生活在平時空間中。
繼續閱讀「馬來西亞華人的「中華膠」與「慕洋犬」之亂」香港《反送中》運動 台灣政府能夠做些什麼?
香港民眾6月9日發起的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案或俗稱的《反送中》抗議活動,最後卻演變成暴力衝突,上萬名群眾12日集結在立法會外陳情反對修法,香港警方動用催淚彈和橡膠子彈驅離。網路流傳警民衝突畫面,一位香港媽媽面對全副武裝的鎮暴港警毫無懼色,聲嘶力竭地對員警喊話:「我不想這裡變成天安門廣場!」
繼續閱讀「香港《反送中》運動 台灣政府能夠做些什麼?」不見香港「反送中」只見花蓮韓國瑜
6月9日中午後,穿著白色衣服的香港人陸續齊聚維多利亞公園,準備發動反對特區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的法案。全球 12 個國家 29 個城市都會有聲援香港《反送中》的行動,包括美國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華盛頓、芝加哥、加拿大温哥華、多倫多、渥太華、英國倫敦、澳洲坎培拉、墨爾本、雪梨、德國柏林、日本東京、台灣台北、法國巴黎、丹麥哥本哈根等。
繼續閱讀「不見香港「反送中」只見花蓮韓國瑜」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兩難
北京應如何扭轉香港社會中對粵港澳大灣區融合不滿的民意,問題其實應該還是在北京本身,雖然北京派駐大量人力、投入大量維穩經費,但北京似乎一直看不到問題的癥結點,以致於情勢的發展和他們規劃的都不一樣。北京應該傾聽香港民意,以及重新省思粵港兩地經濟發展的原因與結果,放下自己的主觀認定與本位主義,因為那只會讓香港與北京的鴻溝更形擴大。
中國縮減特惠待遇—台商「挫咧等」
習近平上台後,中國內部不斷強化「以法治國」的訓令,讓中國逐漸以法律方式去管理外商投資准入的各項程序、期待更透明與更公平,也宣示依法保護外國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決心。只是在「水清則無魚」下,台商也心知肚明,中國已經不再是首要投資的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