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聯盟的發展與未來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兼南向辦公室主任

陳尚懋

2013年中國推動一帶一路,表示將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個面向(以下簡稱五通)做為合作重點。在一帶一路的東南亞路線中,泰國做為中國通往印度洋的必經通道,被中國政府視為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中國藉由採取硬實力與軟實力兩種不同的策略來達成與泰國五通的目標。首先,在硬實力的部分,中國分別藉由高鐵外交、亞投行與絲路基金來達成設施聯通與資金融通的目標;其次,在軟實力的部分,為了減少中國威脅論的論調,許多觀察者認為中國應該以更多軟性的方式推動一帶一路,包括漢語和中國文化、歷史的推廣及人民交流等,於是由孔子學院來達成民心相通的目標[1]

但是中泰民間關係從過去的緊密友好,慢慢地出現一些裂痕。2016年香港學生運動領袖黃之鋒應邀出席1976年曼谷學運40週年的紀念活動,卻被拒絕入境。黃之鋒表示對泰國政府感到失望,並說道:「中國因素、北京干預,原來已不止在香港、澳門、台灣,而是遠至東南亞地區。」而泰國過去「風中之竹」(bend with the wind)的平衡外交政策卻在2014年巴育將軍發動政變奪權至今徹底改變,泰國完全向中國傾斜,對於政府親中的疑慮更是明顯反映在泰國的年輕世代。泰國有將近六百萬年輕人在2019年3月24日選舉時支持反中的未來前進黨,但由於該黨在選後被憲法法庭宣判解散,解散令一出引發輿論譁然,並在大專院校引發大規模串連的示威抗議活動,隨後因為新冠肺炎爆發,泰國政府宣布緊急狀態而暫歇。

在疫情趨緩之際,從7月起至今發動至少四波的大型活動。首先是「自由青年」(Free Youth)團體與「泰國學生聯盟」(Student Union of Thailand),於7月18日在民主紀念碑舉行示威活動,估計有超過兩千人參與。相隔不到一個月之後,8月16日由自由青年轉型的「自由人民」(Free People)團體再度於民主紀念碑召集示威活動,正式提出三大訴求:解散國會、制定新憲法、停止威脅與騷擾異議份子。第三則是9月19日由法政大學學生為主體的「法政與遊行聯合陣線」(United Front of Thammasat and Demonstration)發起抗議活動,總計有約五萬人參加。第四波從泰國學生運動47週年的10月14日開始,由前述學運組織組成「人民團體」(People’s Group)號召群眾再度集結民主紀念碑,並與支持皇室的群眾爆發衝突,期間兩邊群眾甚至造成皇室車隊受阻,並對著車內的皇室成員高喊抗議與支持聲音,此乃泰國歷史上首見。巴育眼見情勢即將失控,大規模逮捕運動領袖,並宣佈曼谷於10月15日凌晨四時起進入緊急狀態,禁止五人以上的集會遊行。目前的泰國政治情勢仍陷入僵局之中。

今年四月時因為泰國男星Bright的po文而引發中泰兩國網友大戰事件,當時台港泰三地組成「奶茶聯盟」(Milk Tea Alliance),串連起同樣有奶茶文化的地區一同「反中」,彼此相互力挺。此次泰國的反政府運動中可以看到些許香港抗爭的影子,包括:在沒有大台的情況下,採取靈活多變的「Be Water」模式,透過雨衣、安全帽與眼罩等自保並與政府進行對抗等。學生吸取香港反送中活動的經驗,充分運用社群媒體作為動員與發聲的重要管道,包括:利用Facebook與Tweet作為媒介,也巧妙使用hashtag的效果,吸引泰國社會與國際媒體的關注,並且利用Zoom線上會議軟體與Line、Telegram等傳訊軟體進行討論與動員,達到不錯的效果,顯見年輕人在網路串聯的能力不容小覷。

另一方面,由留台的泰籍學生林金源(Akrawat SiripattanachokM,泰文原名Sukrid Peansuwan)結合在台泰籍留學生以及台灣學生力量,成立「台灣推動泰國民主聯盟」(Taiwan Alliance for Thai Democracy, TATD),並與綠黨於10 月22日共同舉辦「聲援泰國民主,人民自己作主」記者會,聲援目前在泰國政府宣布緊急狀態之下,基本人權受到侵害的泰國人民。本次參與聲援的團體及個人眾多,包含立法委員范雲、立法委員邱顯智、台灣民眾黨、台灣基進黨、香港邊城青年、西藏台灣人權連線、台灣東突厥斯坦協會、大馬青年、以及其他台灣關心泰國民主發展的團體,表達「奶茶聯盟」的支持。台灣推動泰國民主聯盟多次表示,台灣在威權時代成功爭取民主的經驗,對於泰國是很重要的示範與啟發。

雖然疫情之後的中美關係與國際政經情勢出現急劇變化,加上中國外長王毅的戰狼外交戰略,一股反中情勢在全世界歐美主要民主國家蔓延,但中泰官方關係並未受到影響:一是泰國政府無視經濟衰退仍決議加碼採購中國潛艇事件(後來在強大的民意反對下暫緩);二則是在中方不斷遊說之下,泰國政府不顧泰南三省分離的威脅,執意在明年度編列預算,正式啟動克拉運河的可行性研究;三是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泰國示威抗議最高峰期間,仍按照既定行程前往泰國進行訪問,並與泰國總理巴育進行會商,表達力挺泰國政府的立場。

然而奶茶聯盟在此次泰國學生運動中佔有一席之地,未來更希望可以進一步組成「泛亞民主聯盟」(Pan-Asian Alliance for Democracy),結合亞洲國家的力量一同對抗威權專制政權,從原先網路虛擬世界的hashtag搖身一變成為抗中的跨國實體串連力量,間接對於泰國政府產生更多的國際壓力,也可讓泰國政府重新思考過去六年的親中路線,將泰國外交政策的路線重新帶回過去的平衡態勢。


[1]      陳尚懋、劉泰廷、林珮婷,2019,「一帶一路與新南向政策在泰國的實踐」,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5卷第4期,頁153-174。

*      本文發表於「臺灣與東南亞國家的中國研究視角」國際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2020年12月8日。本文主要改寫自陳尚懋,「2020泰國學生運動的完整解析」,自由評論網。初稿請勿引用。

作者: 陳建甫

NSPBRI員工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