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落幕在北京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FOCAC),這論壇從2000年開始舉辦,每三年開會,目前非洲五十四國中,除了與臺灣有邦交的史瓦帝尼之外,其他五十三國皆是受邀成員。習近平在會議上送給非洲各國一份大禮,那就是「免除」今年到期未償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約六百億美金,再「追加」六百億美元的貸款加計畫。消息一出,「震驚」中外。
這年頭,賺錢不容易,更何況現在正是中美貿易大戰的浪尖上,難道人民幣真的都不是「錢」,灑出去都不會心痛?六百億美元,相當於每個中國人需要付出人民幣294.01元,也是三年的教育預算,六年的社會福利支出。中國官媒《環球時報》馬上刊登長篇社論「教育」中國民眾尤其是網民不可以有「斤斤計較」的「小農思維」,中國應該要有「大國思維」,否則不能在今天位置久留。
但,在這裡說個讓中國民眾放心的事實,「賠錢的生意沒人會做」,習近平許諾的600億美元援助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無償援助」形式,其餘大部分是貸款、專項融資、投資激勵等形式。中國對非洲國家的貸款援助,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援助優惠貸款」,中國並非直接援助現金,而是開立「人民幣信用帳戶」,資金的流轉還在中國內部,受援國用這筆貸款只能在中國國內購買產品和服務,這是用來「消化」中國過剩的產能。
二是,「優惠買方信貸」,雖然沒有規定要以人民幣的形式,但是條款通常規定必須購買中國的設備或是委託中國國企來完成,因為是信貸就必須要有抵押品,並受援國政府須提供主權信譽擔保,之前列舉了許多中國投資實則「併吞」當地土地及戰略資源,就是在「藏在」這裡的「魔鬼」。
根據分析,這些放出去的貸款,有六成的資金「轉一圈」由回到中國國企手中,這些承攬基礎建設的國企,也是從中國購買所需的原料及派出中國的勞工。而且如果項目有「盈餘」會被用於「償還」貸款,但如果沒有盈餘,就以債轉股,或入股當地國的自然資源,尤其非洲的豐富的石油資源。並且,由這些國企接手的基礎設施項目一定是與中國內部「同步」的,「書同文,車同軌」,更是「便利」其他中資企業進入當地市場,非洲絕對是下一個人口眾多的「新興市場」。
中國這「阿沙力」的舉動,馬上贏得非洲各國的芳心,在聯合國就跟中國「 Buddy-Buddy」相稱,在許多「不利中國」人權法案上,這些「投票部隊」馬上於以「封殺」。不得不說,中國這招「一兼二顧,摸蛤仔兼洗褲,有吃搁有掠」真的厲害。
中非論壇上猶如萬邦來朝,習近平的大手筆,贏得掌聲,中國古代的朝貢體系又吸收西方的殖民經驗,發展出新的殖民主義,輕而易舉就把非洲納入中國的市場。而美中不足,未能如願讓『中非論壇』看見非洲全家福照,其次中國爆發非洲豬瘟又被名稱所累。(引自9月10日【Yahoo論壇/洪耀南】中非論壇、習近平面子裡子雙贏)